一记耳光的思考

推荐人:匿名 来源: 半壁江中文网 时间: 2015-02-08 11:42 阅读:
  “啪”,大家循声望去,原来是候扇了她的同桌安一记响亮的耳光。随即,安某呜呜地哭了起来。

  “候,你为什么扇他耳光?”老师厉声问道。

  “他碰了我的卷子!”候#理直气壮地说。

  “即使他碰了你的卷子,也不能打他呀?你要知道,他的父母才有权这样对他,况且,这是课堂上!”班主任老师为了给安#讨回一个公道,使其他学生也从中受到教育,接着说:“你怎么不想想,你做的这事,大家会怎样看你?”

  “我就是打给大家看的。谁让他们刚才不选我!”候#几乎是咆哮着。

  当过一学期班长的候一贯傲气十足、盛气凌人。她仗着自己学习好,又是班长,同时兼任学校少队部的大队长,就一直高高在上,从不把他人放在眼里。她对待同班犯了错误的同学不是冷嘲热讽,就是非打则骂,受她气的学生不在少数。虽然她很有组织才能,对学生也管得严,可同学们对她意见很大,常常是敢怒不敢言。为了团结大多数学生,教育她个人,在新学期开始后,班主任对班委会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选。很自然的,由于她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支持,候#最终落选了。丢了班长的她,并未从此幡然醒悟,改过自新,仍然不可一世,我行我素。

  按例,学校每年都会在庆“六一”儿童节奖励一批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辅导员。就在昨日的学校全体教师会上,学校采取了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四名优秀辅导员。今天,要评选班级优秀少先队员了,班主任也上行下效,依法炮制地采用了相同的评选方式——无记名投票。经过紧张地投票和计票之后,再按照票数的降幂排列,本班选取了前三名同学为优秀少先队员。由于候#的选票数目明显低于前三名同学,她再一次落选了。这样公开的评选形式让自以为是的她再一次输得心服口服,无可辩驳。看来,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的道义历经千年依然受用。

  我们再来看看,这个班级都选出了哪些同学吧。可想而知,这三名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些没有脾气,平时寡言少语,对同学宽容忍让,从不愿得罪任何人的“老好人”。这就是学生们心目中理想的好学生,值得他们认可和赞赏的优秀少先队员!事后,班主任把评选的结果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换了意见。那几位老师很肯定地说,论学习、论组织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,没有谁能超过候#,可就是她平时的敢管、敢说,才得罪了不少的同学,以致于吃力不讨好,被他人冷落一旁。

  暂且不说候#的这一记耳光是一种泄愤、一种不满和强烈的抗议。这一记耳光也让我想到了我们工作中时常最热衷和惯用的评选方式——无记名投票的公平性、合理性。从表面上看,这种形式保证了人人参与,人人行使权利,评选的结果自然也是民意所向、无可厚非。但实质上,它却隐含了不少令人费解的地方。

  其一,选出来的优秀,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,还是一些挖空心思,拉帮结派,党同伐异,只为搞好所谓的“人际关系”,而在工作上却无能为力、无所用心的人呢?

  其二,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,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”,特别是在各单位实施了绩效工资以后,“平均主义”越来越被大家青睐和认可。为什么大家同处一室,都是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,可偏偏就有一些人比别人拿得多,拿得高呢?所以,为了实现“利益均沾”,在评选过程中,大家会很有可能排除那些真正的优秀者。

  其三,既然是公开、民主的选举,为什么不当场检票、计票和公示评选结果,而是只让大家无记名投票,隔夜才告诉你评选的结果?这种隔夜告诉你评选结果的做法,能说是体现了公开透明、公正公平和民意所向吗?还是仅代表了领导心目中的优秀?按理说,领导应该奖惩分明,鼓励真正的先进,给同志们树立正能量,激发同志们的斗志和潜能,可是,如果出现了任人唯亲,根据好恶亲疏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,那么,试想,在今后的工作中,谁还肯卖力奉献、求真务实,怕只会培养出一批阿谀奉承、曲意逢迎、溜须拍马之人吧?

  如果什么评选都坚持这一无记名投票的方式,那么切问:每个人是否都能出于一颗公正的心,慎重地,很有原则地为优秀者投上一票呢?一颗公正的心才是投票选举的原则和基础。如果大家连这一基本原则都无法保障,怎能避免在工作中不会滋生一些只管拉帮结派、结党营私、玩弄手段,而无所谓兢兢业业、克己奉公的人呢?再退一步讲,如果大家都有一颗公正的心,在选举的时候能为优秀者投去庄严神圣的一票,可是,大家并未亲眼目睹检票和计票这一关键环节,而是任由领导隔夜才公布评选的结果,那么,这种做法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民主、公开和公平吗?不让人产生“暗箱操作”的嫌疑才怪呢!

  作者:春云时雨